防骗视频----网络诈骗
(一)校园骗术种种:
1.以假证件(学生证)作抵押,骗取你的现金。
2.以假手机骗取手机或现金。行骗者一般会以手机没电而又急需用机为由留下假手机抵押,“借走”学生的手机;或以急需用钱为由,留下假手机作抵押,“借走”学生的现金。
3.从学生银行卡套走现金。以身上的钱用完又急需家人汇款而借用学生银行卡的帐号转帐为由,套取学生的银行帐号和密码后,转走学生卡上的现金。
4.以某种“遇难”为由,骗取学生的钱财,一般以被偷、抢、骗等原因为借口,博取学生的同情,留下假联系地址或假证件而向学生借“饭钱”或“路费”。
5.将废旧手机或手提电脑重新包装后,向学生兜售,骗取学生的财物。
6.伪装身份,骗取钱财。谎称自己为名人或干部亲属,有门路有能力办事,引诱学生上当受骗。
7.无中生有,勒索钱物。犯罪分子往往结伙突然无中生有诈称人身曾被你伤害或财物损毁,要你赔偿并威胁你的人身安全。
8.投其所好,引诱上钩。以帮助办理出国手续、介绍工作、买紧俏商品等手法作诱饵行骗。
9.以学校某部门或某人要求、推荐购买为名,诱骗学生购买某种商品牟利。
10.手机短信诈骗.以制造中奖假象,急需汇款等信息或误导机主复短信电话而掉进高额话费的“电话陷阱”。
11.取款机前贴“告示”,引导操作,骗钱财。
12.“星探公司”以拍广告、做明星有高额回报等做诱饵,专骗女大学生的钱财。
13.以给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为由诈骗学生钱财。
14.以给学生介绍工作为名,许以有高额利润做诱饵,采取“洗脑”诱骗、限制人身自由、甚至威胁等手段,进行非法传销,诈骗学生的钱财。
(二)案例:
案例8:好心借钱,手机被骗。2003年9月19日晚7:30,某高校03级学生王某在教学楼前,遇到两位(两个男子)自称是上海某大学学生的年青人,称身上的钱已用完,向王借了100元人民币,随后他们又称手机无电,需要换借王的手机用,王把自己的手机借给了他们,他们留下“三星”牌手机作抵押后便溜走了,王同学后来发现此手机是玩具手机。
案例9:玩具手机作抵押,好心同学被骗了。2003年9月19日晚8时许,某高校应用物理系03级学生林某在教学楼前遇到两位(一男一女)自称是南京某大学学生的年青人,称到广州散心,钱已用完,想借林的银行卡转帐,林不同意。他们便提出用壹部“三星”牌手机抵押给林,向林借1000元人民币,第二天来还钱赎机,林借给了他们500元人民币,他们便留下一部“三星”牌手机后溜走了,林后来发现此手机也是玩具手机。
案例10:“手机”换手机,骗人鬼把戏。2003年9月25日晚10时左右,某高校经管学院01级学生戚某,在行政楼遇到两位(一男一女)自称是山东某大学学生的年青人,称到广州考察园林设计,身上的钱已用完,想用戚某的银行帐号转帐,戚未同意。随后他们以手机无电又要急于去机场接人为由,提出以他们自己的手机抵押换借戚的手机。戚答应了,将自己的手机换给了他们。戚某回到宿舍后,发现他们抵押给他的手机也是玩具手机(款式类似三星108型)。
编者提示:
在案例8-10中,骗子行骗的主要特点是:
1.作案时间:一般选择在晚上。
2.物色对象:一般选择单独行走的学生。
3.作案人员特征:年龄20岁左右,学生打扮,假冒外省名牌大学学生的身份进行行骗。
4.团伙作案:有组织,有计划,有分工。直接接触学生的行骗人员一般有2~3人。
根据上述案例中作案人员的特点及作案手法,为防止被骗,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1.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及时识破诈骗伎俩,以防被骗。
2.不要将自己的钱物借给陌生人。当陌生人向你借钱时,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将钱物借给他人。
3.不随便与陌生人交朋友,与陌生人交往时,要保持警惕。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4.千万不要贪小便宜,以免掉进骗子设下的陷阱。
5.发现可疑的人或事及时报告保卫处(办)或公安部门。
编者提示:
总之,骗子总是利用学生热情好客、天真、防范意识差的特点进行行骗,所以当陌生人以种种的理由(如与教师、同学走散,找不到同学,财物遭窃等等)向你借钱借物,或用身份证、学生证、手机等作抵押时,你要提高警惕,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此人自称是某高校的学生,你可以问他课程的设置情况,此人若是骗子,此时他定会露出“马脚”的;如确系落难者,可以带他到派出所报案。
案例11:伪装身份,直接骗钱。诈骗分子李某,西装革履,风度翩翩,持某电视台台长名片,携带高级摄像机一部,来到一所高校学生宿舍,声称要招收若干名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每人先交50元报名费,经考试合格录用。当即不少学生与李某结交,并有20多名学生报名交款。李某为这20多名学生录了相,说是带回去审核时作参考。结果,李某骗得1000余元后,逃之夭夭。
案例12:推销紧俏商品,以假钞骗真钞。2003年5月,不法分子张某和廖某探听到某高校刚发过奖学金,有意到女生宿舍行骗。她们带着紧俏的真皮背心去推销,优惠价说成108元,称交朋友,只收整数100元。行骗者事先就在衣兜里装好一张100元票面的假钞,买皮背心的女生付100元票面的真钞,行骗者接过去往衣兜里一插,马上又拿出来还给对方说:“最好付零钱”。纯朴的学生万万想不到瞬间返还她的钱已经不是她刚才付的那张真钞了,又拿了两张50元的真钞付给对方。等得知上当时,追行骗者已经来不及了。
案例13:不辨真伪,被骗买鞋。2004年9月8日,某校2004级新生刚入学,诈骗分子王某到大学城校园新生宿舍兜售运动鞋。他谎称是学校武装部要求新生购买的,每双120元,军训时大家都必须穿。结果该宿舍有一位同学信以为真,便买了一双。而另一位同学找到辅导员老师询问,才知并无此事,避免了上当受骗。
案例子14:谎称学生车祸,诈骗家长钱财。2004年10月21日上午,某校04级学生李某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谎称电信系统出现故障,要求李某关掉手机,李某信以为真就将手机关掉。不久,李某家长接到一位自称是李某辅导员的电话,称李某在广州出了车祸需马上动手术,叫李某的家长立即汇一万元人民币到其指定的银行帐号上。李某家长觉得此事蹊跷,便没有轻易将钱汇出,而是通过各种途径与学校有关部门和李某取得联系,证实此事纯属子虚乌有,戳穿了诈骗分子的骗局,避免了钱财的损失。
编者提示:
近年来,有些犯罪分子以大学生群体为目标,以公安局办案或电话系统出现故障等名义打电话给学生,要求学生关掉手机或拔掉宿舍电话线,然后以学生出车祸或遭突然变故为由,伪装成学生主管老师的身份打电话给学生家长,要求学生家长立即将钱汇到其指定的银行帐号上,达到诈骗学生家长钱财的目的。据不完全统计,自2004年3月份以来,我省广州、湛江等地已连续发生了多起以上述类似手法诈骗大学生家长钱财的案件,有部分学生家长上当受骗,造成经济损失。
我们提醒大家,为避免上当受骗,要做好以下防范工作:
1.提高防范意识,遇到可疑的人或事要冷静分析,不要轻易相信别人,以免上当受骗。
2.做好个人和家庭信息的保密工作,不要随便泄露自己和家中的电话号码。在上述案件中,行骗者主要是通过网上获取学生的电话号码,然后进行诈骗。
3.接到陌生人打来的要求关掉手机或拔掉电话线的异常电话,切勿轻信,要想方设法与学校有关部门联系证实,以免中计。
4.收到要求告知家庭电话等私人资料的短信,要致电查实,防止他人冒充你的亲友套取你的资料而进行诈骗活动。
5.不管遇到以何原因、理由要求为家人、亲友寄钱、寄物的短信或电话,一定要提高警惕,通过各种途径调查证实是否属实,以防受骗。
6.如遇类似诈骗嫌疑的情况或电话,要及时向学校保卫部门或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案例15:心细机警智擒贼。2004年1月3日上午10:30左右, 某校经济管理学院2000级国贸某班的王小玉同学发现有一位30岁左右的外来女人(抓获后经公安部门审查,此人名叫白金婵,广东清远市人,以下简称白贼)以找人为由在同楼层宿舍进出,形迹可疑。联想到前一段时间本栋宿舍丢失手机等财物的情况,便警觉起来。于是王小玉同学偷偷地尾随在其后面,想看看白贼究竟要干什么。只见白贼在进入学生宿舍时便将手机举到耳边,而一到拐弯处便放下来,王小玉心想这个女人肯定不是个好东西。于是王小玉跑到楼下的值班室,将这一可疑情况告诉了值班员。当值班员正准备与王小玉同学一起上楼去找白贼时,没想到正好在楼梯口与其碰个正着,便将其带回值班室询问。在值班室白贼仍坚持说是来找人的,并要借值班室的电话与朋友联系,当值班员要她用自己的手机时,她又称手机没电了。这时细心的王小玉对白贼的行为疑虑丛生,她刚刚还在用手机,怎么一转眼就没有电了呢?这里面肯定有鬼!于是王小玉一边将白贼稳住在值班室,一边向保卫处报告。保卫处接报后便将白贼带回保卫处值班室调查。经过调查证实,白贼确系外来人员,以找人为借口,在我校女生宿舍频繁进出,发现宿舍无人或趁人不注意,便下手行窃。当天她便在我校5栋901房女生宿舍盗得诺基亚8250型手机一部。虽然此人在保卫处百般狡赖,但最后在铁的证据面前不得不老实交待,装出一副可怜相,请求保卫处干部放她一马。对此害群之马岂能放纵!保卫处立即将其送交公安机关处理,此人后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案例16:公话“李鬼”假冒熟人骗巨款。某高校大二学生林某因为家中经济困难,上大学一直得到现在深圳松岗工作的自己原来高中的政治教师余老师的资助,因为和余老师有一年多的时间没见面了,所以想去看看前几天还给自己寄来了一万元的余老师夫妇。2003年9月13日上午 7:25左右,林某在广州天河客运站买好了去深圳松岗的车票,上车前林用车站旁的公用电话给余老师打电话,打她手机时电话没有接通,当林挂机时,电话又响起,林误以为是余老师打过来的,但拿起电话一听发现打电话来的是个男的,林以为是余老师的丈夫胡老师,因为林和胡不太认识,电话里听不出是否是胡老师,林便告诉胡老师已买好车票,准备去他那里。“胡老师”在电话里告诉林,说有个和他相熟的刘书记,从松岗来广州提货,刚好可以过来接林,叫林把票退了,在客运站门口等刘书记(刘伟)。于是林退了票,在客运站门口等着。很快就有一个约20多岁的男青年过来和他打招呼,自称是刘伟书记,说是“胡老师”叫他来接林的,让林与他一起到运货的地方接货后再一起回松岗。他们一同到了广汕公路旁的天平货运站,刘书记说保安不让进,让林在外面等着,刘书记一个人进去后很快又出来了,并一边打手机一边招手让林过去,林从他打电话的谈话过程中听出刘伟来提货交了8000多元,还差900多元,老板不让欠帐,而且一定要付现金,又说他(刘伟)自己不好意思与林借钱。于是他把手机拿给林听,说是“胡老师”要和林通话。在电话中那个自称是“胡老师”的人叫林先借钱给刘书记,林不知有诈,心想自己的钱是跟胡老师借的,胡老师让借一点自然不好意思说不,就答应了。刘书记拿到林的银行卡后问林卡里还有多少钱,林说还有一万元,刘书记又说用不了那么多,一千就够了。于是林准备与刘伟一起进货场去刷卡,结果刘伟又说有保安林不能进去。当时林也没怀疑,就告诉了他密码,这样刘书记就进了货场,说几分钟后就回来。结果林在那儿等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有见刘书记回来,林只好打电话去问余老师是怎么回事,余老师说她和她丈夫当天早上根本没有接到过任何电话,并要林赶快报案!林急忙赶回设在校园里的银行挂失储蓄卡,结果卡里只剩下40多元钱了,才知中了骗子的诡计,被骗走了10250元,只好打110报警。
案例17:网上购物子虚乌有。2004年7月中旬,福州某大学一年级学生高松在几个网站上看到了“万龙购物广场”的广告,偏爱网上购物的他,迅速被广场里数码产品低于市场价50%以上的超低价格吸引。网站的网页制作得正规、精美,又在众多门户网站有广告宣传,最重要的是还留有详细的单位地址: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广城路8号文鑫大厦9层901、902、903、904、905室,以及固定的联系电话(0755-61320125)……凭以往网上购物的经验,高松觉得这个网站可信度较高。通过与网站的电话联系,高松了解到该网站商品“低价的内幕”:“接电话的人说,他们的货源为深圳市政府没收的走私产品,所以价格比‘水货’(走私货)还低。”这个解释彻底让高松放松了警惕。网站还承诺,买10件以上货品还可在原有价格上再打8折。高松觉得这是个能捡便宜又能赚钱的好机会,于是他向家里借了一万块钱,在网站上挑选了几款三星MP3、NOKIA手机等10件产品,折后总计6400多元。7月14日高松通过网络银行把钱汇入名为高佳檀的账户。随即,他就在网站上看到“福建省福州市高先生货已发”的字样。高松开始耐心地等待网站承诺的“款到后48小时之内EMS送货上门”服务。 过了48小时,高松不见有人与他联系。于是他拨通网站的电话,对方说已派专人送货到福州,17日就会有结果。17日下午,高松果然接到一个女送货人的电话(号码为13111550301),对方称已到福州国货路,但却反口说网上所列产品实际上是私自走私进来的,而并非原先所说的海关没收。因为最近“风声紧”,加上担心高松是公安,所以她暂时不能送货,要高松汇3000元作为保证金,待交易完成后,可再将保证金退还。该女子拒绝用福州固话打高松的手机、拒绝透露住址、拒绝见面,并称一切为了安全。高松打电话到万龙询问,网站方面表示,因为送货部6、7月遭到严打,必须交保证金才能发货。于是高松先后将1000元和2000元汇入了户名为陈雷(账号为0402304801100353330)的账户。
当他再打电话给送货人要求拿货时,对方又称同来福州的还有一个人,要高松也给他交3000元保证金。此时,高松的一万元只剩下1000元不到。高松感觉自己受骗了,他打电话要求退款,但接通一次后,对方称不可能全额退款,之后就始终无人接听。18日,高松不断拨打万龙网的固定电话,一直占线。19日,终于拨通电话后,对方说公司会计不在,要等到月底才能结账。而高松再次上网就发现,万龙购物网留在网站上的汇款账户已经更换,且时常不同…… 万般无奈,他只好前往深圳希望一看该网站的“庐山真面目”。但结果却是,整个深圳市盐田区都找不到这样一条“广”字开头的广城路,更不用说那九层高的文鑫大厦了。
编者提示: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的虚拟性来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进行各种形式的犯罪活动,尤其是诈骗犯罪非常猖獗,一些大学生因轻信网上信息或网友的种种利诱而被骗钱、骗色甚至人身受到伤害的情况时有发生,他们为自己的轻率和幼稚付出了代价。现在,网络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网络天生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的特点以及我国信息安全方面法律规定的不完善,使犯罪分子经常可以轻易地利用网络进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同学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网上的诱人信息和网友的甜言蜜语,既要做到自己洁身自好,也要善于辨别真伪,以防上当受骗。
案例18:揾工心急要警惕,切莫被骗空后悔。2004年3月12日上午某校毕业班学生金某接到一位自称是东莞市某污水处理厂人事部的电话,对方约金某当天到东莞面试,当天下午1时金某到达东莞市与对方联系,对方称2分钟后有采购员顺路会过来接他。几分钟后,有两位开摩托车的人来到金某的面前,其中一人自称是污水处理厂的“采购员”,闲聊一阵后,“采购员”装着打电话,发现电话无电而借金某的手机用,然后又称有业务急需到附近去处理一下,叫金某在原地等候并需借走金某的手机用(金某要求对方留下无电的手机做抵押,对方同意将无电的手机留给金某,后证实此手机是一部假手机)。借走金某的手机后,“采购员”一去不复返,当天下午2时左右,金某的同学收到要求帮忙充值的短信。
编者提示:
在上述两宗诈骗案中诈骗分子所采取用的诈骗手段是:
1.从网上或通过其它方式获取毕业生的个人资料和联系电话。
2.用电话联系学生并急邀学生到其单位面试。
3.不告诉学生其单位的具体地址和路段号(只告诉学生到车站或某地后用电话与其联系)。
4.当学生到达某地后,对方会以有“顺便”的人(比如:有业务员、采购员路过或住附近的公司员工)去接学生到其公司(或单位)。
5.当“顺便人”(其实是诈骗分子的同伙,一般有二人开摩托车作案较多)出现后,会以各种借口(比如:手机无电借学生的手机用,采购不够现金等)骗取学生的手机或现金。
6.当骗取手机后,诈骗分子会用骗来的手机再次实施诈骗行为(如发现学生手机是充值的,就会向手机内存的号码发送“话费不足,请帮忙充值”的信息)。
针对以上案件,应做好以下防范措施:
1.不随便“散发”个人求职资料。
2.当有单位或公司约你前去面试时,应让对方留下联系电话、联系人和单位的详细地址(如果对方以不好找等为借口,不肯告诉你具体的路址、门号,只说到某地后再同他联系的,这很可能是犯罪分子设下的第一道陷阱)。
3.应约面试时,如对方向你借钱、借物的,要提高警惕,不要随便相信他人,将钱、物借给对方。
4.到邀约单位面试,不要随便乘坐“顺便人”的车辆,以防生命、财产受到损害。
5.发案后要记下犯罪分子作案时所使用的电话号码、车牌号码、作案人的特征等,并向属地公安部门报案(或打110)。
6.遭受骗、抢后,除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外,同时还需向同班同学、班干部、学院老师或学校保卫部门报告,以协助事件的处理和防止意外的再次发生。
案例:20 中奖梦醒 钱已被骗。2005年9月4日兰州大学大学生付某收到一条短信息,内容为香港信达集团莆田公司为庆祝去年业绩进行抽奖活动,告知其中了二等奖。当时付某拨通了联系电话,接电话的所谓的程先生告知付某二等奖是一部进口本田摩托车,要付某向他们公司汇去680元奖品邮寄费后即将奖品寄回兰州。当付某办理完汇款手续后,程先生却说还不行,还必须寄5%的个人所得税1640元,付某又照寄。第二天,程先生来电改口说个人所得税是15%,需再补交3280元。就这样,所谓的程先生以各种名目要求付某向他汇款,等付某发觉上当受骗时,这时已被骗去了1万余元。
编者提示: 白掉的“馅饼”不可“吃”
给你发送“中奖”短信息让你汇去各种各样的款项如(奖品的所得税、汽车的购置税等等),如今骗子诈骗的手段层出不穷,不断翻新。可为什么我们的警惕感却没有加强,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当受骗? 这恐怕在于大众的“白吃馅饼”的心理:希望不劳而获,白占便宜,或者希望以微小的投入获得巨大的收益。社会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事物都是符合交换理论的。你得到多少,首先必须付出多少,否则,必然有毫无收获甚至财产受损失、人身受侵害的可能。
案例21: 手机短信发来银行账号要钱。2005年9月10日大学新生家长赵先生收到这样一条短信:“爸爸我已到学校,请把钱汇入农业银行:9559981700675521714,收款人:何某。我用他人手机。”赵先生便收到了“儿子”要求汇钱的短信。短信打乱了赵先生平静的心情:是不是费用没有缴齐?是不是出了事急需用钱?是不是手机坏了借用别人的?他将担心和困惑告诉了正在一旁的朋友王女士。王女士提醒他,应该先给孩子打个电话了解一下情况。随后,赵先生立即打电话询问了儿子小勇。
小勇告诉父亲,学校的所有费用都已缴清,根本就没有要求汇钱这件事,他也从没有用过别人的手机。“原来这是有人在开学的时候,利用我们家长过于弱爱孩子、安全防范意识差的弱点进行行骗。如果不是先跟孩子通电话,恐怕我就上当了。”赵先生说。
编者提示:
此类骗术类似于曾出现过的“急救汇款”“网络调试,请机主关机”等诈骗。现在通讯发达,大家只需多留一个心眼,多打一个电话查实情况就可防止被骗。请学生告诉家长,是告知要汇款等信息,家长和学生一定要互通信息,防止被骗。
案例22:短信点歌骗话费。2005年10月7日广州某大学大学生张某收到这样的短信:“您好,您的朋友13×××××××××为您点播了一首歌曲,请您拨打9××××××收听。”心怀好奇的张某回拨收听那首歌后,第二个月的话单中就被扣了高额信息费。
提醒:陌生短信坚决不理。
案例23:坑钱短信出新圈套 网络公司发“绝交短信”骗财。2005年5月3日上海市陈先生收到这样的短信:“换个号码给你发短信就不认人啦,我们难道朋友都没得做了吗?”看到手机上出现这条消息,陈先生头皮一麻,以为得罪了哪位好友,想都没想就回了短信。回复后半天没有回音。于是,他拨通这个奇怪的号码,发现是空号,他意识到自己已上当,落入了坑钱短信的圈套。“主要是这条短信太生活化,很容易让人误认为一个生气的老友所发。”陈先生不得不佩服短信编写者的“水平”。中国电信工作人员说,这个号码属于一家SP增值服务商。通过查询发现,这条“绝交短信”是北京一家网络公司的杰作。对此,中国电信工作人员提醒:对于此类不明来源的短信,只要不回复不回电,是不会被扣费的。
编者提示:
防止上当的最好办法,是在未确定手机短信机主身份或不明手机来电机主身份时,不要回复陌生未接来电或短信,否则很有可能落入陷阱。
案例24:取款机前”告示”不可轻信!! 2005年8月12日上,王某在白云区某银行自动取款机上取钱时,发现取款机旁贴了一张盖有该银行“业务专用章”的“紧急通知”,要求取款人按照通知上要求的步骤取款。王某遂按照要求取款,但钱未能取出。后来王某才知道这份紧急通知系伪造,而他刚才的操作已将自己卡上1000元人民币转移到了犯罪分子的指定账号上。
编者提示:
利用银行ATM取款机进行诈骗的手段繁多,除上述手法外,还有的是在取款机进卡口上安装截卡装置,吞没取款人银行卡;或在银行自助区、取款机旁挂接非法设备,并张贴操作说明,要求取款人按其步骤操作,从而骗取受害人的卡号和密码。提醒:不要轻信取款机前张贴的“通知”、“告示”。遇到“吞卡”的现象时,要直接与银行联系,千万不能相信在取款机前张贴的“通知”、“告示”
案例:25 女“星探”甜言美语,诱女生上钩。2005年7月7日早晨,广州某高校大一女生何某逛街走到北京路广百大厦附近时,被一位长相漂亮的女子拉住,赞叹何某可爱、漂亮,很有明星的潜质,并问何某有没有兴趣拍广告,还说如果拍得好,广告公司会考虑捧红她。何某被骗后说,当时她被夸得飘飘然,看这女孩不像骗子,于是就跟着该女子来到位于广百大厦楼上的某文化传播公司。该公司的工作人员看见何某,纷纷认为何某“有明星潜力”,并立刻给她试拍了一套广告照片,劝说她做签约广告模特。何某说:“那公司的经理承诺,拍一次广告的最低报酬是1200元,一年随便联系几单活给我,就会有丰厚的收入,我当时就动心了。”简单看了该公司提供的格式合同,何某就签了字。按合约,何某要交2600元市场推广费给该公司,该公司在今后的一年内帮助何某联系拍广告,2600元推广费一年后返还。“我当时没带那么多钱,就问能不能第二天来交钱。但他们说可以刷卡,我卡里的1500元当即全被刷走了。公司让我次日补齐余额,还一再告诫我交完钱再告诉家人,好给家人一个惊喜。” 何某说。回到家后,何某还是将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当即感到女儿可能被骗了,“哪有做广告模特先交钱的道理?谁知道这个公司一年后还在不在呢?”
编者提示:这些“星探公司”多数是通过正当手续注册经营的,只是利用含混不清的合同大钻法律空子,以拍广告为名等骗取女大学生钱财,这让工商部门也执法无门。还有的“星探公司”以拍电影为名骗女大学生拍黄色片,对女大学生既骗财又骗色。为防上当受骗,遇到类似事情,不要随便与此类公司签订合同,可与老师、家长多沟通。
案例26:借口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大肆诓钱。
女骗子巧舌如簧 女学生落入圈套 2005年4月23日下午2时许,一个年约20岁,身高约1.6米,头发过肩,背双肩包的女子混进广州大学城某校区某女生宿舍。此人自称是湖南华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的职员,其所在文具公司现有两个月的市场调查期及推广期,因在电视台做广告成本太高,就想在大学城找高校代理,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代销文具。该女子热情地对女生小张说:“你做我们的代理不但可以得到锻炼机会,而且还能减轻家庭负担,你迟早都要出去面对社会,现在借这个机会就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又不用花太多时间,你有空才去卖嘛……” 见小张很感兴趣,该女子就拿出一本质量不错的皮质日记本说:“现在我把这本日记本以6角钱卖给你,你可以卖5元,也随便你卖多少钱,因为我们不给工资,你卖出去赚得的利润就是你的工资。”然后她又相继拿出3本日记本、一副乒乓球拍、一支钢笔,说:“这些东西全是6角钱批发给你。”(另外还送小张一本相册,说是初次交易的小礼物。)眼看小张像在暗自思量,那女的又说:“我们现在是第一次交易,不可能把所有畅销的东西都给你,所以就要你一次性买下我包里的这批货。当然,这其中是有些不畅销的文具,可能卖不出,但你放心,你卖不出去的东西可以全部退还给我,我会把钱如数退给你。其实你是不担负任何风险和损失的。而且你放心我们绝对是正规的公司,你以后放假不回家还可以去我公司那打工呢……” 她就这样滔滔不绝地游说着小张,并且拿出她的身份证和工作证给小张看。在小张决定买下她包里那批货时,她马上把包里的东西一一拿出,边拿边叫小张计算数量。涉世未深的小张只知道计算货物的数量,根本没想过去打开那些盒子查看她所说的“文具”(比如她拿出一盒笔芯,盒子是用胶纸粘着的,不拆开来无法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最后总数是1006件,小张花了600元从她手中买下了这批货。 等那女子走后,小张很高兴地查看自己花600元买来的文具,仔细一看才发现,那些文具其实只值几十元,除了该女子刚开始拿出来的4本日记本和一支钢笔质量好点外,其余大部分是质量低劣的笔芯,其中有480支笔芯,单价其实只值几分钱,但小张是以单价6角的价格买进的。而且这批货只有800多件,而不是1000多件。 这时,小张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编者提示:此类骗子为取信学生,都有伪造的身份证、工作证和留下假公司地址和电话等,以代销文具、名牌鞋帽等,采取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以少代多等手法,骗取大学生的钱财。
案例27 寒门学子误入传销陷阱 警方协助解救 2005年6月25日女学生葛某为攒学费,应一同学之邀,到濮阳打工,10多天后,她给家里打电话,以学电脑为名,向父母要4000元现金。此后,她天天向父母催要汇款,后来竟以断绝关系逼迫父母寄钱,父亲只好给她汇去4000元。8月15日,她又给家打电话,要求表哥3日内到濮阳。家人发觉有问题,于是,向警方求助。8月31日晚,民警以其表哥已到濮阳为由,约定和葛某在飞龙车站见面,葛某终被安全解救。原来,葛某被骗到濮阳后,落入非法传销分子手中,由于受到非法传销分子的蛊惑较深,她向家人要钱加入非法传销,并要骗表哥来濮阳充当自己的“下线”。民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葛某进行了耐心的说服教育,使她终于如梦方醒。
案例28 留下入会钱,得以出虎口 韩某,云南省中医学院学生。2004年8月初,韩某被同学骗到广西北海市做变相传销,“由于我是医学生,假期里我很想找一份与医学有关的工作,于是她就谎称她在北海市推销药品。我去了之后才知道他们是做一种保健品的变相传销,刚去的时候他们就带着我去‘拜访’他们的上级,给我‘洗脑’,由于我不做,他们就不允许我打电话,每到任何地方他们都要派人跟我一起,就连上厕所都有他们的人在外等着。当时我好害怕,就向家里要了3900元,交进去以便降低他们对我的警惕性,从而我才得以逃脱跑出来回到昆明。”
案例29:大学生被女友骗入传销窝点,为逃脱跳楼身亡。2005年1月19日,放寒假的李某接到在广州打工的女友张某的电话,张某希望男友到广州相聚,并称有工作机会,可以打两个月工赚点钱。李某信以为真,于21日抵达广州,前来接站的张某直接将他领到了新华镇云山路某号601房。次日清早,传销组织的组长龚某和赵某就宣布了内部管理规定:“白天上课,晚上开会,外出需经同意及派人跟随监视,晚上十点后不准外出”等等,同时劝说李某交钱加入,作为张某的下线。身为大学生,李某立刻明白自己被骗进了传销窝,并深知做传销的恶果。于是,他要求张某一起回家,但张某已深陷其中,坚称在这里工作很好,能赚钱。李某不堪被软禁,又请求龚某放他回家,龚某非但不准,还派了一个男子时刻盯着李某。思前想后了一夜,李某决定铤而走险,24日早上7时许,他趁上洗手间之机,从六楼窗口跳了下去……
编者提示:暴富心理容易中招 目前许多大中专学生还不知道什么是非法传销,对其欺骗性、危害性更没有足够认识。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就业服务”的幌子,以“加盟连锁”、“滚动促销”、“动力营销”等名义,大肆招摇撞骗,使不少大中专学生误认为非法传销是一条快速致富的门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其中。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农村的大中专学生,他们是利用假期想打工挣钱或毕业后,总希望早日参加工作,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甚至梦想走一条赚大钱的捷径,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传销组织就是抓住这些特点,以介绍工作为幌子,利用亲情、友情的关系,许以高额的工作收入为诱惑,达到经济诈骗的目的。